欢迎访问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分站!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展读“排雷英雄”杜富国和“扶贫书记”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发现这两位受到中宣部表彰的“时代楷模”虽然战斗岗位不同、所创业绩不同,其成长环境和精神追求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杜富国出生在革命老区遵义,他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走过的路;他在少年时代,就经常听前辈和老师讲红军的故事;入伍后,他经常到烈士陵园祭扫,与长眠在这里的英雄们做心灵的交流……红色文化的熏陶,赋予他钢铁战士的血性和担当。在雷场“死亡地带”,他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让我来”诠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豪迈;危急关头,他冲锋在前、舍己为人,用“惊天一挡”的壮举书写新时代红色传人的荣光。
黄文秀出生在革命老区百色,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将扶贫当作自己“心中的长征”。一路走来,她敬重先烈、不忘历史,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时刻受到革命先烈精神的洗礼、浸润。正是这种洗礼和浸润,使她感到“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从而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党的脱贫事业中,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从杜富国和黄文秀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红色基因对于铸魂育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与魅力。红色基因中有自信,指引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红色基因中有定力,警策我们“风雨不动安如山”;红色基因中有担当,激励我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红色基因中有制胜之道,引导我们从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与我们情感相随、命运相连,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奋斗的本色。也正是红色基因的代代延续,才使得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拥有稳如山的精神底气,挺起打不垮的精神脊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红色基因的价值。且不说前些年有人在网上丑化、诋毁英雄形象,就拿对待红色历史、红色基因的态度来说,有的借口时间久远,不愿到历史宝库中去寻宝探宝;有的借口世事变迁,质疑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更有的数典忘祖,走上了人生的歧途。无数事例证明,让红色基因充盈其身的党员干部,必能不移其心、不改其志、不忘其本、不丢其魂。反之,那些缺少红色基因或基因“变异”的人,轻者得“健忘症”,忘记党的性质、宗旨和入党誓言,得“夜盲症”,迷失前进的方向,得“软骨病”,缺乏做人的正气和骨气;重者失魂落魄、背叛初心、堕落变质,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陈毅元帅在《题西山红叶》一诗中写道:“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陈毅巧借西山红叶,歌颂革命者的斗争精神,表达“我取红透底”的坚定信念。红色基因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标。今天,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要不断从我党我军历史及光荣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葆红色基因的底色和活力,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时代之光。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敦煌学
广告合作:15502378999 售后技术支持QQ:63124653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路38号附27号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