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分站!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 头条新闻> 内蒙古干部培训学校推荐及培训方案介绍

内蒙古干部培训学校推荐及培训方案介绍

发布时间:2019-06-21 14:45:5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1141 打印

QQ截图20190621143618.jpg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

内蒙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市区之一。2005年全自治区GDP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超过中国大陆平均水平。边境口岸众多,与京津冀、东北、西北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密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区。

内蒙古大学干部培训介绍

QQ截图20190621144011.jpg

【历史沿革】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点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学校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一省一校”),201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双一流”建设首选支持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合建高校。

【机构、学科与专业设置】学校由校本部、交通学院、满洲里学院以及鄂尔多斯学院校区构成,另设有1所新机制新模式独立二级学院——创业学院。校本部设有21个学院。

学校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含7个工程领域),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设有90个本科专业,有100个本科教学实验室、58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现有4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卓越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全校有各类在校生28718人。其中,本科生17821人、研究生6973人,校本部本科生12233人、研究生6835人、来华留学生年接收量800余人。在校生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35%左右。

【师资队伍】全校有在编教职工1952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221人,教授227人、副教授398人;校本部有教学科研人员1070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占67%,教授221人、副教授342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90人、创新团队13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4个、教学团队23个,“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48人。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0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8人;1个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学校拥有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另在蒙古学、民族学、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领域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5个;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40个(科技类32个,人文社科类8个)。十八大以来,共完成理工科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321项、新获批立项362项,完成自治区科研项目462项、新获批497项;到账科研经费4.17亿元。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48项,获准文科各类项目9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208项,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21项。基于Web of Science统计结果,2017年学校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增长到2012年的4倍。

QQ截图20190621144721.jpg

【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在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能源与新材料、矿物资源利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民族文化大区强区建设、战略决策与咨询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面向地方发展的贡献度与日俱增。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建立了牛、羊和骆驼生态养殖新模式;集成草地适应性放牧利用技术、退化草地综合改良技术和刈割草场持续利用技术,进行了现代家庭牧场生态畜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解决马铃薯行业产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在传统蒙药基础上,利用现代药学技术开发创新蒙药;针对原矿杂质矿物质提纯分离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系列膨润土深加工专利技术;为自治区发展战略性新兴光伏产业、建设光伏小镇与现代农牧业融合示范基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开发出以蒙古文为主的多语种手机电子词典软件和蒙古文与基里尔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国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等。近年来,学校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成立了“蒙古国研究中心”、“中蒙俄经济研究院”以及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共建“内大智库”,2017年学校入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国研究中心先后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QQ截图20190621144908.jpg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与国(境)外的9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师生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扩大和深入。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有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与日本爱知大学合作设有中日共同GIS应用与地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设有中英企业数字实验室。学校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有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留学生汉语预科培养基地、国家汉办来华留学生新汉语水平网考考点,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年接收来自亚、欧、美、非四大洲的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老挝、越南、乌兹别克斯坦、也门、吉尔吉斯斯坦、波兰、美国、加拿大、加纳、卢旺达、多哥、几内亚、赞比亚、卢森堡等34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800余人。

【办学条件】全校占地面积4772亩,建筑面积97.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1亿元。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1845亩,建筑面积61.1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7亿元。图书馆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目录项目)B级成员馆、省级中心馆,全校印本文献383.18万册(其中,校本部293.6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96个、电子图书410余万种、全文电子期刊4.6万种。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单位和办公与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

【办学目标】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双重任务”办学基本方针,秉承“求真务实”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扎根边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加快“双一流”建设,早日建成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内蒙古师范大学干部培训介绍

QQ截图20190621144129.jpg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学校也是国家及自治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自治区民族雕塑研究中心、专业艺术创作基地、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是自治区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和全国八省区蒙古族体育人才、中国北方民族音乐人才、自治区美术、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被社会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学校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占地总面积3800余亩(约25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亿余元。馆藏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210余万册,配备磁盘存储100TB。学校下设31个教学机构,5个合作办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4所附属学校。现有教职工2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36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1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9%,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67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7%;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02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9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 143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30人。

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1956人,其中蒙古语授课本专科生6536人,有各类研究生4263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161人,各类留学生577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92个本科专业(其中蒙古语授课专业30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79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16个;有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1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10种;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学校有科研机构92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8个、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同时拥有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

建校65年来,学校形成了“求真务实,育人至上,学术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强化了“双学位教师教育和蒙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4万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几个国家及50余个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被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先后聘请包括五位两院院士和四位学部委员在内的四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正按照“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理念转型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更多内蒙古干部培训高校请移步:https://www.gbpxw.cn/school/neimeng.html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风情

QQ截图20190621143902.jpg

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手扒羊肉: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洁白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万不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谢绝主人的敬酒,否则他会认为您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友、不能以诚相待。欢迎各位学员来到内蒙古干部培训,领略甘肃人民的热情!

党性教育行程方案
PROJECT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广告合作:15502378999      售后技术支持QQ:63124653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路38号附27号二楼

热线电话 /HOTLINE

400-0815-589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卓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2578号

渝ICP备18010001号-5

干训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