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分站!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走出韶山火车站,正前方200米处有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在苍松翠柏林中,耸立着一尊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巨型塑像,总高度为12.26米,其中像身高6米,基座高6.26米。这座塑像竣工于1967年12月26日,是湖南人民为了永久纪念开国领袖毛泽东而建造的。
最逼真、最富生气与活力的主席青年时期塑像
韶山毛泽东青年时期塑像,面朝东南,身着长衫,昂首挺胸,左手插腰,右臂前挥,双脚劲踏;长衫下摆和头发迎风飘展,右手刚劲有力地伸向前方,右脚则向前迈开健步;面部神采奕奕,雄姿英发,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伟大抱负,“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气概;那坚毅的目光,潇洒的面容,气宇轩昂,似乎在坚定地回答着人们“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
这尊主席青年时期塑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斧剁,仿花岗岩,台座以花岗岩薄片贴面,上部是白虎涧,下部是南口红;平台铺大理石,细花岗岩镶边。塑像周围环境布局优美而合理,东西两面有花岗岩石级通到塑像台,两旁雪松凝绿,镀金的毛泽东诗词在浓阴下闪光;西边的一片缓坡上都是呈放射状植满山茶、橘树;南坡则是满眼的枫树、香樟、雪松……一到秋天,红叶绚丽无比,好一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从而把主席巨型塑像烘托得更加雄伟壮观。
这是全国建造得最早、最好、最富生气与活力,而且最逼真的一尊巨型主席青年时期塑像。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这座塑像的建造工艺和雕塑艺术是非常成功的,虽然它记载了一段狂热的历史,但却也承载着一代艺术家的心血结晶。
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塑像模型
1967年初,在修建韶山铁路的同时,韶山铁路建设指挥部就决定在韶山火车站前建造一尊主席塑像,并成立了韶山铁路指挥部塑像组。接着,塑像组派专人专程到北京,请来了北京设计模型最具权威的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美术公司、北京建筑设计院、北京第一建筑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艺术家,做塑像的模型设计。
当年5月,由上述单位老中青“三结合”的技术人员从北京到了韶山,一住就是好几个月。艺术家们参观了主席故居、陈列馆,以及主席早年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并与老农民多次座谈,力求设计出最好的塑像模型。
通过调查、学习、座谈和走访,塑像设计组的专家奋战半个月后,拿出了10多个设计模型。塑像设计组把这10多个泥塑模型的草稿编好号,写上说明及设计理由,摆放在毛主席旧居陈列馆里,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
这10多个泥塑模型中,有主席青年时代的,也有现代的;有着长衫的,也有穿短袖和军装的;有手叉腰的,也有拿着草帽的……当时,群众的热情极其高涨,到陈列馆观看泥塑模型的人络绎不绝。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就有两万多群众参观了泥塑模型。“意见”和建议密密麻麻地写满了5本“意见簿”。
广大群众从主席年轻时写的《沁园春·长沙》的光辉词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找到了灵感,几乎一致同意以主席青年时期为原型的七号泥塑模型草稿。
西安冶金建筑设计院的三位同志反复观看和研究了陈列的塑像模型草稿后,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反复看了多遍,并作了比较,认为应该以七号为基本型,再吸取八号草稿胸膛挺起、长衫迎风吹向后掠的优点,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毛主席青年时代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
塑像设计组的专家们吸取了广大群众的许多合理化建议,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在韶山火车站对面山上看到的这尊主席青年时期的泥塑草稿,并很快得到了湖南省革筹小组和韶山铁路建设指挥部的同意。
“让主席塑像耸立在最高、最理想的位置”
塑像的设计草稿模型出来后,接着又碰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立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开始,准备立在韶山火车站广场上。但是,雕塑艺术家们到实地考察后,认为广场的地理位置太低,乘火车到韶山瞻仰的人,一下火车看见的是对面的小山。所以,把塑像立在车站对面的小山上,比立在车站广场上要理想得多。一位艺术家说:“要让主席的塑像耸立在最高、最理想的位置,这个地方就是车站对面的那个小山头。”但是,在山头上拟建的一家饭店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了,塑像设计组的同志只好耐心地做各方面的工作,不断进行宣传、说服。最后,有关单位同意把饭店建到另一个地方。
就这样,塑像的位置就确立建造在韶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山上。
塑像必须先做成泥塑模型,然后再进行浇灌。那么,在什么地方做泥塑模型呢?按老规矩,一般是在室内做好后,再移外面浇灌。但是,六米高的泥塑像,韶山当时的条件,根本找不到那么大、那么高的房子来做泥塑模型。
怎么办?塑像设计组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后,决定直接在室外搞泥塑模型,然后进行水泥浇灌。这种做法当时在中外雕塑史上还从没听说过。因为在室外直接做泥塑,需要在10多米的高空作业,很不安全。而且又在山顶上,风大,日晒雨淋,泥干得快,容易塌方,困难的确是大得多。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就是减去了吊装外模的工序,而且可以整体翻石膏,浇灌混凝土,能够保证塑像有更高的质量。
雕塑艺术家们最后还是创造了奇迹,在室外直接做成了泥塑模型,当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46周年纪念日,也就是在这一天,经过雕塑艺术家4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主席塑像泥模如期完成。
接着,开始进入第二期工程——浇灌混凝土。担负这项任务的是广州铁路管理局第五工程段。接到任务后,工程段全体同志一致表示:“浇灌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塑像,这是万年大计,我们一定要保证最高质量,一定要创造出世界水平!”
11月8日,浇灌工程进入最后一天,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天。然而,这天下午,却偏偏下起了大雨,刮起了大风,特别是入夜后,雨中还夹杂着雪子,劈头盖脸打来,让人难受极了。施工越来越艰难。这时候,塑像模型顶上的遮雨篷,被大风吹得呼呼直响,时刻有被大风掀开的危险。工人们一边冒雨浇灌,一边用四五个人紧紧拉住雨篷,以防大雨淋湿。
一直工作到清晨,风住了,雨停了,东方露出了晨曦,最后一道工序终于完成。
“保证最先满足韶山的需要”
根据塑像组设计的要求,塑像的台座,需要铺贴大理石和花岗岩,而且特别要求使用北京大理石厂的产品。塑像组采购人员到了北京大理石厂,要求采购一些大理石和花岗岩。开始,厂里的销售人员不知道是建造韶山主席塑像之用,便说:“最近我们厂的出口任务很重,如果完不成,会影响我们国家声誉,所以,目前没有多余的产品供应给你们。”
怎么办?采购人员只好找到厂里的负责同志,向他们讲明了事情的原委。北京大理石厂的领导听说是韶山建造主席塑像需要大理石和花岗岩,立即召开全厂工人大会,要求大家加班加点,既满足建造塑像的需要,又保证完成出口任务。很快,北京大理石厂就生产出了数百平方米高质量的大理石、花岗岩,并及时发送到韶山铁路指挥部塑像组。由于当时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铺贴大理石、花岗岩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所以,北京大理石厂特地派出了两位技术过得硬的工人师傅到韶山,帮助指导铺建。
浇灌毛主席塑像需要褐石子,而这种小石子当时只有上海华东化工学院能生产。当塑像组派人到上海华东化工学院采购时,只剩三吨货了,而且已经有好几个单位走在韶山前面,交了钱,就要提货。怎么办?采购人员拿出韶山铁路指挥部的介绍信。华东化工学院虽然还在打“派仗”,但听说是韶山建造主席塑像急需,双方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保证最先满足韶山的需要!”
当时,全国许多地方只要接到韶山的信函,说是因为建造主席塑像所需物资,各地各单位立即想方设法给予解决。上海、广州等单位送来了松香石;苏州某水泥厂听说塑像需要白水泥,立即派人日夜兼程,按时把白水泥送到了工地;湘潭电机制造学校送来了小震动器,西安仪表厂送来了铸铜字,等等。据后来塑像组的统计,全国有近万人参加了施工,近200个企业为建造塑像作出了支持和贡献。
塑像于12月中旬基本完成,当时湖南准备在12月26日举行盛大的集会,庆祝韶山铁路通车和主席塑像落成,同时向中央打报告,请求主席为韶山车站题写站名。17日,主席看到报告后,立即批示:不题字,庆祝大会不要放在生日那天。于是湖南就将庆祝大会推迟了两天,于1967年12月28日召开。至此,当时我国最大的毛泽东青年时期巨型塑像矗立在韶山车站前的小山岗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与历史文物价值日益凸显出来
韶山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塑像,任凭时光飞轮转过50多年,依然气宇轩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位参加过塑像设计的中央美院的雕塑家曾说过:韶山主席青年时期塑像,在当时的雕塑来说,是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的,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与历史文物价值日益凸显出来。
这种艺术欣赏价值,首先体现在造型美上。这尊塑像的造型大气大方,雕塑精细;线条分明,动静相济;举手投足,朝气蓬勃;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雄伟庄严,气势非凡。这尊主席塑像之所以能雕塑得如此形象,是因为塑像从画稿到出小样,再到做模和浇注,都是出于张德宏、郭德庵、张松鹤、高鲁冀等当时我国雕塑界少壮派雕塑家之手。即便在那“政治挂帅”的年代,他们仍然能坚持尊重艺术规律,所以,才有韶山主席青年时期塑像的成功。对此,曾参与过这尊塑像的雕塑、后成为我国雕塑界名家、大师的郭德庵是这样回忆的:清华雕(主席)像刚竖起不久,我就参加塑韶山主席像。当年广州铁路局正在修建韶山火车站,想在车站对面的山上立一座主席雕像,让参观的游客下车一抬头就能望见“毛主席”。参加设计的有中央美院雕塑系盛扬、曹春生、刘小萍,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张德宏,清华的高鲁冀和我,大家都设计了小稿,最后选中张德宏的设计稿,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主席青年时代穿长衫的形象。青年毛泽东像带基座总高12.26米,比清华像高出4米,像立起来以后,从远处看还是小了。如果把像本身做到12.26米就更有气势了。
这么多的雕塑名家、大师参与这尊塑像的雕塑,从一个角度上说明了这种艺术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其次,这种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制造的工艺水平上。韶山主席青年时期塑像的制造工艺复杂,特别是室外整体做模、在10多米高空整体浇注,是创造了当时国内雕塑的先例。在此之前和此之后的水泥材质塑像中,几乎没有室外整体做模、整体浇注,都是先做模块,分块浇注,再叠砌上去,然后打磨。所以,有专家后来说,这种制造工艺在当时国内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韶山主席青年时期塑像不是一尊普通意义上的雕塑,而是一种见证,见证着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岁月,无可争议地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它是在“文革”那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艺术家用心血精心雕塑的“特殊”绝品,代表了当时雕塑艺术的水平,所以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珍稀价值。这种历史与文物价值主要体现在:仅此一尊,无法复制;特定时代,特定任务所限,不允许复制;名家、大师的个性化雕塑,精益求精的政治和技术标准制约,不可能复制。
基于此,韶山主席青年时期雕塑作为雕塑中的孤品、精品,成为重要的不可移动保护文物。
(选自《新湘评论》)
广告合作:15502378999 售后技术支持QQ:63124653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路38号附27号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