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分站!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7月17日,井冈山的天气依旧反复无常。上午艳阳高照,下午倾盆大雨。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培训班迎来了现场教学的培训学习。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黄洋界哨口,大井朱毛旧居,这些地方承载了革命先辈们光荣的斗争史。这次,学员们又有什么收获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站
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红军官兵和革命群众自愿捐款1000多元,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小井建造医院。1929年1月,医院建成,取名“红光医院”。而之后不久,医院被反动派烧毁,来不及转移的130余名伤兵被杀害。现存的医院旧址是1967年按原貌重新修建的。
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到此地学习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旧址沉淀着厚重的历史痕迹,红军战士的雕塑静静伫立于此,守卫着那曾经艰难困苦的岁月,提醒世人不忘旧事,奋勇前进。
给学员们做现场教学的老师是井冈山革命传统学院特聘教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部主任黄俊峰。
黄俊峰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该医院的起源和建设缘由,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早期著名将领张子清师长在此住院期间的感人事迹。
虽然现在的医院旧址是后人根据史料记载进行复刻还原的,但是逼真的物件家什和布置,依旧可以让人体会到在那段艰苦岁月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艰难地走下去。
简陋破旧的医院环境,还有革命英雄的事迹展板,无声地诉说那段悲痛的历史。学员们一边参观,一边肃穆地思考着。
第二站
黄洋界哨口
1928年8月30日,红军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依托黄洋界哨口工事,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四个团的进犯之敌,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毛主席在山下闻讯后,写下了光辉诗篇《西江月·井冈山》。
为学员们做讲解的是井冈山革命传统学院现场教学教师李骏。
李骏老师主要对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进行讲解。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卫了井冈山战略基地,为红四军主力返回、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崇山峻岭中,学员们沿着蜿蜒小路走在老一辈共产党员战斗过的地方。
1928年8月,黄洋界哨口营房竣工,红军在此营房内日夜守卫井冈山根据地的北大门——黄洋界。1961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井冈山 “红四军黄洋界哨口遗址”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培训班副班主任为学员们讲述了营房的历史,着重讲述了“朱毛挑粮”的故事。1928年冬,在全山军民挑粮运动中,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挑粮上山时,都要在营房里休息一会,然后继续将粮食挑往井冈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储藏起来。
许多学员被当年红军挑粮的事迹感动,重走当年的挑梁小道。
崎岖陡峭的山路,沉甸甸的粮食,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当年革命的不易。
这条险峻的山路,还是黄洋界景点开发之后重新修整过的,当年的挑梁小道只有湿滑的泥巴和凌乱的山石,极其危险。
学员们重走挑梁小道,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当年共产党人的巨大艰辛,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第三站
大井朱毛旧居
大井村位于井冈山的西南面,距茨坪7公里。井冈山斗争时期,大井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这里有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人的旧居。
为学员们进行现场教学的老师是井冈山革命传统学院教研部主任朱晓芳。
朱晓芳老师主要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长工的感人事迹。何长工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十分受毛泽东的器重和信赖。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勘探事业、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培训班副班主任带领学员们走进毛泽东旧居,并对相关事迹进行了讲解。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大井村后,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主动腾出自己的兵营——一幢被称为“白屋”的白墙青瓦房屋,给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居住。彭德怀、滕代远等人也曾经在这里居住和工作。
1929年1月底,国民党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烧毁了大井村的所有房屋。“白屋”仅存一堵残墙和屋前毛泽东平时读书、看报时坐过的大石头,以及屋后毛泽东常在树下观看红军练兵的两棵“感情树”。
1960年,井冈山人民按原貌修复大井毛泽东旧居时,将保存下来的残墙镶嵌在新墙中以作历史的见证,并对屋后两棵常青树精心施肥培植,对毛泽东坐过的那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命名为“读书石”。
南方红豆杉,椤木石楠,这两棵常青树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它们粗壮斑驳的树干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变迁,而浓郁繁茂的枝叶也象征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
广告合作:15502378999 售后技术支持QQ:63124653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路38号附27号二楼